1.成像超前
雾视疗法:让成像点超前于视网膜,可以缩短15个微米的眼轴。但这个量级很小,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否则不足以对抗我们大量近距离用眼带来的成像滞后所引发的近视发展刺激。现在比较常用的雾视训练需要戴眼镜看远处半小时到一个小时,比较费时,儿童很难坚持,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可执行性方面欠佳。有好的辅助器具推出之后,雾视法有望成为主力的防控手段。
2. 户外活动
保持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坚持两月,眼轴能缩短0.1毫米(100微米)以上,相对于雾视疗法(缩短15微米)更强。
户外活动时,阳光起到非常重要的保护性作用,现在我们已经有接近阳光光谱的LED光源,值得进行家庭灯光改造(吸顶灯和台灯)。
当眼睛处于低度近视状态,看远处时也会形成成像超前,产生保护效果,如果孩子从此不再看近,例如生活在大草原上,近视是不会发展的,甚至还能回退。但现实中,早早发生近视的儿童,往往存在用眼习惯不当的问题,大量看近时,成像点还是滞后的。低度近视的孩子,看远时虽然有一点成像超前的防御,但不足以抵御大量近距离用眼不规范带来的近视发展刺激。
3. 红光治疗
又名哺光仪,按照入眼功率的相对高低,可以分为高功率哺光仪和低功率哺光仪。
根据国内外研究,哺光仪可以提供强有力的防御,可以明显增厚脉络膜,目前哺光仪正在我国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期待最终发布的临床试验结果!
4. 近视离焦镜
角膜塑形镜,评价分约为60-80分;
多焦软镜/硬镜,评价分约为30-50分;
功能性框架镜,评价分约为30分。
5. 减少近距离的刺激
调节力训练,手动翻转拍,自动翻转拍,VR设备等都可以做到调节眼部肌肉力量,改善睫状肌功能。
调节力决定近距离阅读时成像滞后的量。看同样的距离,调节力强可以减少滞后,调节力弱,相对滞后量就大。
调节训练评分约20~30分,费时、费力、难坚持是限制这种方法推广和使用的一大因素。
6. 读写镜,拉远镜
读写镜是一种类似花镜的眼镜(可能需要加棱镜),拉远镜是一种桌面装置,它们都是通过光学的方法,把近距离的事物模拟成远距离事物,把看近变成看远。通过读写镜/拉远镜,可以做到调节反射 ↓,缩瞳反射 ↓,集合反射 ↓,所以这是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考虑使用。
7. 阿托品
属于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增厚脉络膜厚度的效果类似于哺光仪。但有很多的不良反应,比如畏光,视力模糊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低浓度阿托品,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大部分孩子能耐受,但是效果也相对下降了。另外,赛飞杰,类似于阿托品的作用效果。
8. 食疗
营养补剂等保健品有相应的效果:
叶黄素,做红光治疗时,可以同时服用;
深海鱼油(Ω3),花青素,对近视防控有一定效果。